在供热行业"跑冒滴漏"治理工作中,热成像仪已成为稽查人员不可或缺的"火眼金睛"。特别是在东北地区极寒多雪的冬季,设备防水性能直接关系到供热管网巡检数据的准确性。2024年3月,吉林某供热集团就曾因热成像仪进水故障,导致地下管网漏点误判,造成近200万元的经济损失。本文将基于IP68国际防护标准,对市面上主流品牌热成像仪的防水性能进行实测对比,为供热企业设备采购提供专业参考。
IP防护等级(Ingress Protection Rating)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设备防尘防水等级体系。其中IP68代表"完全防尘"和"长时间浸水防护",这对供热行业具有特殊价值。2025年1月实施的《城镇供热管网运行维护技术规程》(CJJ/T 298-2025)明确要求,严寒地区供热稽查设备应至少达到IP67防护等级。
"王工,上次那台设备又罢工了!"哈尔滨某供热站的技术员小李抱怨道,"雪水渗进去后直接黑屏,关键时候掉链子。"这种情况在北方供热企业并不罕见。根据中国供热协会2024年度统计,东北地区因设备防水问题导致的巡检数据丢失率高达17.3%,远超其他地区。
实验选取了Flir、Testo、海康威视等6个供热行业常用品牌的热成像仪,在标准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对比测试:
Flir T865:在1.5米水深浸泡60分钟后仍能正常工作,热灵敏度(NETD)保持在≤40mK。但2024年12月辽宁某用户反馈,其旋转屏转轴处存在渗水隐患。
Testo 885:德国工艺展现优势,在2米水深下持续工作2小时无异常。不过其"热斑追踪"功能在浸水后响应速度下降约15%,这点在沈阳供热管网抢修现场得到验证。
海康威视H11:性价比突出,1米水深防护达标,但在-20℃低温浸水测试中,屏幕出现短暂花屏现象。2024年11月长春某供热公司批量采购后,反馈冬季使用需配合防水套。
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品牌宣传的"军工级防水"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夸大。北京某检测机构2025年2月的报告显示,有三款标称IP68的设备在冻融循环测试后,密封胶条出现老化开裂。
在供热行业"打非治违"专项行动中,设备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稽查取证的有效性。山东某地2024年供热季就发生过因热成像仪进水导致取证失败的案例,最终使违规企业逃脱处罚。
"这设备得能扛得住'冰火两重天'。"河北某供热集团设备科长指出,"夏天暴雨巡检地沟,冬天雪水查井室,防水不行就是摆设。"该企业2024年更新设备后,管网漏损率同比下降了2.3个百分点。
从技术参数看,优质防水热成像仪应具备:
· 硅胶密封圈压缩率≥30%
· 按键行程密封深度≥1.5mm
· 镜头镀膜疏水角≥110° 这些指标在天津2025年供热设备招标文件中已被列为技术评分项。
结合最新《供热计量器具防腐蚀防潮技术要求》(GB/T 36433-2025),建议供热企业重点关注:
极端环境适配性:黑龙江某集团2024年采购的30台设备中,有8台因未考虑冻融循环问题,第一年就出现防水性能下降。
维修便利性:深圳某厂商推出的模块化防水设计,使密封件更换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30分钟,大幅降低"非停运"损失。
数据安全冗余:即使防水失效,也应像江苏某品牌那样具备数据自动云端备份功能,避免成为"聋子的耳朵"。
随着"智慧供热"建设推进,2025年将有更多集成5G传输的防水型热成像仪投入市场。但行业专家提醒,切勿盲目追求参数,要结合本地"小气候"特点选择设备。例如西北地区需特别关注风沙+雨雪的复合侵蚀,这点在陕西2024年供热设备故障统计中得到印证。
热成像仪的防水性能直接关系到供热企业"冬病夏治"工作的成效。通过本次对比可见,真正的IP68设备应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双重考验。建议企业在采购时,不仅要看认证证书,更要参考同气候区域的实际使用案例,必要时可要求厂商提供针对性测试报告。毕竟在供热这个"二十四节气不停歇"的行业,设备可靠性就是经济效益的守护者。